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,上海始终将就业视为“最基本的民生”,通过多方协作、政策创新与精准服务,持续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,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。2025年,上海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定为60万人以上,延续了近年来稳中向好的就业态势。在这一过程中,上海以“协作创新”为核心,汇聚政府、企业、院校、社会等多方合力,并通过精准服务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难题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就业促进模式。
一、协作创新:区域联动与跨域协同
上海在就业领域率先探索区域协同机制,构建了长三角公共就业服务联盟。2024年长三角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展上,三省一市人社部门签订合作协议,通过共享经验、共筑品牌,推动区域间人力资源高效配置。例如,虹口区与宁波、苏州、合肥联合展示“大数据+铁脚板”服务模式,打造公共就业服务“样板间”,提升服务均衡性与可及性。
此外,上海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,与云南屏边县等对口地区合作,通过“定向招聘、定向培训、定向输出”模式,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技能转型。2024年,屏边县向上海转移劳动力321人,其中脱贫人口223人,并通过“订单式”培训提升技能水平,推动“体力型”劳动者向“技能型”转变。
二、汇聚合力: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
上海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通过政策工具激发市场活力。例如,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、发放稳岗返还补贴,2024年惠及企业超60万户;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,覆盖7000余家企业9。同时,上海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业能级提升,2024年举办近200家人力资源机构参与的洽谈会,促成3600余个岗位初步意向,并通过直播带岗吸引8万人次参与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上海构建“产教融合”体系,推动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合作,试点“人工智能+”课程,发布100项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,并提高重点产业技能补贴标准30%,激励高技能人才发展。“十四五”期间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20万名,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5%。
三、精准服务:聚焦重点群体与基层创新
针对高校毕业生、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,上海推出“一人一策”帮扶措施。例如,为24.6万名应届毕业生提供“1131”实名服务(1次职业指导、1次培训推荐、3次岗位推送、1次就业见习),并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,推动学科链与产业链匹配17。对就业困难人员,实施“人人乐业”专项行动,建成355个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站点,提供职业指导、技能培训与岗位推荐一体化服务。
基层社区亦创新服务模式,如朱泾镇推出“四位一体”工作法,建立“岗位需求库”精准匹配求职者信息;长白新村街道通过“校社联动”举办求职实训营,将招聘会融入商圈夜市,实现就业服务“零距离”。
四、成效与展望
2024年,上海城镇新增就业62.2万人,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4.44%,职业技能培训覆盖87.14万人次,高技能人才新增6万人。未来,上海将继续深化“乐业上海优+”行动,推进生育友好岗试点、零工市场建设,并依托数字化平台打造“招聘淘宝”,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。
通过协作创新、汇聚合力与精准服务,上海正构建起“稳就业、促发展、保民生”的多维生态,为全国探索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“上海样本”。
原创:教留学人才信用评估中心
简称:留学认证